涼山州會理市經信科技局、市科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四個強化”為抓手,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繪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強化組織領導,建立長效機制
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列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同考核。成立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及宣傳教育活動方案,明確工作思路、細化創建措施,確定1名分管領導和1名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創建工作日常事務,扛實責任抓好工作落實,確保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有序開展。
強化宣傳教育,營造創建氛圍
始終把宣傳教育引導、凝聚思想共識貫徹于創建工作全過程,充分利用干部職工會、黨建月會、“三會一課”、“主題+專題”黨日等時間節點,深入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切實提高全局干部職工維護民族團結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技三下鄉,“天府科技云”、“四川科技興村在線”平臺宣傳推廣活動為契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專題講座2次,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廣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強化民生改善,厚植為民情懷
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將民族團結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支撐,集中力量辦好普惠性、基礎性民生實事,全面落實各項惠民利民政策。有針對性地引導各族群眾發展石榴、烤煙、茭白、水稻等產業,加大特色種植業和林下種養殖產業發展力度,形成傳統產業和特色產業梯次推動、良性發展的促農增收產業布局。注重激發內生動力和傳授增收技能,邀請西昌學院、州林科院等專家教授,舉辦種養殖、病蟲害防治等培訓10余次,幫助各民族群眾在“家門口”學技能,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強化企業治理,助力民族團結
將民族團結與行業公約相結合,充分發揮行業公約的倡導推動作用,讓行業公約成為人人遵守的道德規范、摒棄陳規陋習的有效載體。緊盯重點場所、重點領域,統籌協調、齊抓共管,加大對民族宗教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力度,依法妥善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各類矛盾風險,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切實維護社會大局長治久安。
(涼山州會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