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經濟工作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實現良好開局
經濟運行 持續向好
發展動能 不斷增強
區域發展 更加協調
改革開放 縱深推進
民生保障 有力有效
安全防線 扎得更牢
新形勢下做好經濟工作 有許多經驗啟示值得認真總結
●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堅決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在四川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必須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始終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盼,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民生底色擦得更亮、讓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攻堅克難,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加強分析研判、強化運行調度,聚焦短板弱項逐一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必須堅持凝聚力量團結奮斗,動員和激勵全省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斷匯聚起克難奮進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四川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實施“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
12月22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總結我省2023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
省委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并作出研判:我省發展環境仍然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要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
回望今年看信心 新時代新征程實現良好開局
一切偉大事業都是在繼往開來中奮力推進的,今年經濟運行總體恢復向好奠定了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的基礎。
與會者在討論中勾勒出四川經濟逐季恢復向好的曲線:一季度全省經濟增速低于全國0.7個百分點,上半年追至與全國持平,三季度高出全國1.3個百分點,四季度朝著實現全年目標奮力沖刺。
“與全國一樣,四川是在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的情況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實現良好開局,成績得來十分不易。”大家在發言中結合各自工作對“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作出生動詮釋:全省糧食總產量達718.8億斤,創歷史新高;綠色低碳優勢產業表現亮眼,成都都市圈和綿陽、宜賓、樂山等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態勢強勁,7個縣(市)、13個區入圍全國百強榜單;前三季度稅電指數為106.8(指數大于100表明經濟活躍,數值越大越活躍)……
新型工業化是推進四川現代化的重要引擎。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翟剛用“三個好于”概括今年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發展呈現的特征,“發展韌性明顯提升,運行態勢好于全國;發展動能加速蓄積,投資增速好于全國;發展效益率先好轉,工業利潤好于全國。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破局成勢,高質量發展水平穩步提升,進一步鞏固了四川在全國工業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事非經過不知難。“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用市場的力量激發活力、用實際的作為穩定預期,穩住了經濟大盤,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決心。”雅安市委書記夏鳳儉說。
一個導向在討論中被反復提及:面對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省委始終強調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和過度消耗資源換取一時一地的增長。四川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讓全省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大家表示,實踐充分證明,只要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就一定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分析形勢看機遇 緊緊抓住經濟結構調整“窗口期”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只有科學研判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形”與“勢”、“危”與“機”,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支撐持續“回升向好”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看新的使命。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與會者在討論中頻頻提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大家認為,要結合實際加快把前期工作做深做實,力爭國家政策出臺就能在川落地,真正實現把政策接得住、用得好,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看戰略位勢。近年來,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多重國家戰略在四川疊加,把規劃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必將為四川現代化建設增添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緊緊抓住經濟結構調整窗口期。大家認為,從四川自身發展來看,當前正處于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和動力結構加快轉化的關鍵階段,盡管存在短板和不足,但都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煩惱。省國資委主任馮文生認為,要抓住窗口期主動求變,統籌考慮發展需要與可能、兼顧當前與長遠,加快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章在會上備受鼓舞,“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界必須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趨勢,持續在技術研發上加大投入。”
立足大局看擔當 經濟大省多作貢獻“挑大梁”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扎實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把“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體現在堅決完成明年增長目標上。
大家認為,黨中央一直強調經濟大省要多作貢獻,四川經濟總量在全國位居第六,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實際行動為民造福。
討論中,一種緊迫感在會場傳遞。當前,全國各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四川既要穩住良好發展勢頭,也要進一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各級各地都要自我加壓、跳起摸高。
“向耕地保護、補鏈強鏈、規模經營、科技支撐等‘要’糧,確保農業穩中有進。”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直抒胸臆,要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
相關部門負責同志表示,要緊緊圍繞工業興省制造強省,加快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特別是要努力開辟新賽道、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前瞻布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
經濟大省挑大梁,經濟大市也要挑大梁。
會議也為全省各市(州)明確了“任務書”:成都要更好發揮“壓艙石”和“主引擎”作用,省域經濟副中心建設城市要加快高質量發展,經濟體量較大的市(州)要多作貢獻,增速相對滯后的地區要迎頭趕上,全力實現良好開局和全年穩扎穩打。
“‘主引擎’要動力十足,‘壓艙石’要穩如泰山。”成都市市長王鳳朝給出打算,要聚焦經濟穩定增長,推動“三駕馬車”全面發力,大力實施制造強市戰略,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堅決完成省委省政府賦予成都的重大使命和任務。
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表示,將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達州市委書記邵革軍說,將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水平,奮力做強支撐更加有力的次級增長極。
(《四川日報》2023年12月23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