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一早,廣安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調研科干部劉延強一來到辦公室,便打開人民日報等報紙電子版學習當日刊發的重要新聞和理論評論文章。
今年的四川省第六屆機關公文寫作技能大賽,劉延強榮獲市(州)機關組領導講話類二等獎,但他并不滿意,定下“加強學習,來年再戰”的目標。
作為全省機關干部隊伍提升公文寫作能力的有效載體之一,四川省機關公文寫作技能大賽到底賽什么?廣大機關干部又該如何備戰?
賽什么 涵蓋8個指標和5種能力的考核
“大賽不是簡單地檢驗文筆能力,而是要全方位考察大家的綜合素質和知識積淀。”談及大賽的性質和目的,12月18日,省直機關工委相關負責人開門見山。
以第六屆大賽為例,為了全面考核大家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大賽分別圍繞領導講話、公文核改兩個項目全面考察選手的政治理論、政策水平和文字功底。
“既要熟悉黨的理論、了解法規政策、吃透決策部署、把握國情省情,又要選定文種題材、提煉主旨觀點、構思框架層次、精準運用語言。”一位命題組成員介紹,大賽的“考量指標”多達8個。不僅如此,大賽還要考核機關干部的政策理解能力、決策執行能力、服務發展能力、改革創新能力和綜合文稿能力。
一位評委總結到,歷屆大賽基本是圍繞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進行命題,旨在引導全省廣大機關干部職工在治蜀興川各項事業中擔當作為、奮勇爭先。比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貫穿歷屆大賽不變的考點,黨內主題教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文明則是近兩年大賽的熱點和關鍵點。“備賽時要緊盯考點,培養全局眼光,堅持系統思維,吃透中央要求和上級精神,吃準本部門本單位實情,真正做到‘身在兵位、胸為帥謀’。”他建議。
怎么評 多輪匿名閱卷保證比賽公平性
時間回到10月14日上午,四川省第六屆機關公文寫作技能大賽賽場——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在經過考生入場前的熱鬧后,很快便安靜下來。來自100余個省直部門(單位)和21個市(州)的1200余名選手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只聽到指尖敲打鍵盤的噠噠聲響,大家在各自的熒屏前“亮劍”比武。3小時后,一篇篇格式規范、文脈清晰的機關公文呈現在熒屏前。
“跟高考差不多!”記者在大賽現場采訪時,問及參賽心得,多位參賽人員說。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要對每個項目中的1000余份答卷打分并評獎,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何確保高效和公平?據悉,省直機關工委專門在省直機關和市州邀請多位專家型領導干部,分成3個組集中閱卷。“每份答卷通過軟件進行真名與編碼的準確轉換,中間過程都是匿名的,而且須經多個專家閱評,最后取平均分作為最終成績。”省直機關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分組打出分數、排序之后,還要在每個組內選每個科目的前50名進行再次評閱。隨后,再集中評審選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若干。
“比賽時間很緊,這對大家的基礎知識儲備要求比較高。總結來說,我們還存在國家時事政策掌握不夠、了解的訊息不夠全面等短板。”劉延強在參賽完后的一次單位內部分享會上分析道,“從備賽而言,我們不應該只局限于自己的行業,要更加關注國情省情。”
(《四川日報》2023年12月22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