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洪雅縣總工會以“黨建+”工作模式,縱深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維權服務等工作,實現黨建賦能新業態,不斷增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
以“黨建+引領”,構建服務新格局。一是打造基層“人才池”,重視內部“造血”,梳理新就業形態臺賬,摸清黨員人數,堅持“黨員+骨干”雙培養計劃,賦能黨建、業務雙提升。二是把穩思想“總開關”,充分發揮工會機關、勞模工匠和社會組織的力量,打造黨工聯動新局面,2023年以來,組建勞模宣講團活動16場,黨課進基層7次,開展黨員學習21次,將黨的聲音傳遍基層。三是織密文化“服務圈”,依托工會陣地,與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定制化、訂單式品牌培訓,打造“一月一主題”系列活動,2023年來,舉辦宣講、健身、攝影、匯演等活動20余場,激勵廣大職工有理想守信念、敢擔當講奉獻。
以“黨建+工建”,擴大保障覆蓋面。一是畫好黨工共建“同心圓”,以道路運輸行業工會聯合會黨組織成立為契機,通過單獨建、聯合建、兜底建等多種方式,不斷推進行業工會聯合會、“小三級”工會組織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共有新業態工會組織44個,建立行業工會6個,發展會員5000余人。二是夯實建會“基本功”,按照“3+1”模式,組織黨員干部逐一摸清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分布等基本情況,為建會入會提供有力依據。三是構架溝通“連心橋”,聯合社區、新就業形態黨組織協同管理,查問題、聽訴求、找癥結,在幫扶救助、法律援助、素質提升等方面取得有效進步。
以“黨建+服務”,提升職工滿意度。一是打造“暖新港灣”,整合多方資源,打造“黨建+驛站+服務”戶外勞動者站點,形成“1+1+N”職工服務圈,在“喝水、就餐、歇腳”的基礎功能上,拓展配備學習宣講、就業創業培訓、法律咨詢、品質課堂等服務功能。截至目前,已打造快遞小哥之家、司機之家等5個職工之家,建成戶外勞動者站點31個。二是開展“暖新行動”,主動將資源下沉基層一線,創新黨建“四季送”品牌,開展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子女助學等幫扶活動,2023年以來,幫扶新業態困難職工160余人次。三是定制“暖新課堂”,多舉措提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能力素質,開展勞動競賽、技能培訓10余次,通過“求學圓夢行動”,幫助15人爭取專項補助資金。
(眉山市洪雅縣總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