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緊扣“‘甜味+’產業”布局,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結對農村青年,聚力打造一支有理想、能率帶、肯奮斗、敢擔當的農村青年人才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蓄勢添能。
以“培訓”為先導,儲備鄉村振興后備力量。堅持“與時俱進,培育實用人才”理念,整合離退休干部黨校、老專家服務站、實踐基地等師資資源,結合農村創業青年特點,精心策劃培訓科目、課程,根據當地產業特點,采取“授課+交流+觀摩+實操”等培訓模式,舉辦涵蓋一、二、三產業的各行業及新領域、新業態的綜合性培訓70余場,受惠農村青年1.7萬人次,助推10個鎮逐步打造出品牌農業、超市農業。采取1名市級老專家結對3名培養對象、1名區級老專家結對2名培養對象、1名鎮級老專家結對1名培養對象的“321”幫帶模式,與88個村的致富青年帶頭人結對,常態化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推廣和指導,通過集中培訓、現場示范、外出參觀、遠程教育等形式,解決天冬產業發展、夏滿蜜桃研發、白烏魚養殖、血橙標準化生產規范等進程中遇到的難題100余個,有效提升農村青年創業技能和綜合能力,推動內江“甜城味”特色產業發展。
以“培養”為突破,鍛造鄉村振興骨干隊伍。開展“新征程”行動,通過組織選、個人薦、群眾推等方式,選派離退休干部到村(社區)擔任第一書記48人,進“兩新”組織擔任黨建指導員18人,從事網格支部、“聯戶員”工作2000人,通過黨建結對、“導師幫帶”等方式,向村(社區)青年干部講解黨務知識、傳授群眾工作方法,提升青年干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能力水平。市委宣傳部退休干部主動請纓到東興區東興街道龍觀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堅持定期講黨課、組織學習重要會議精神和黨務知識,加強居委會黨員干部理論武裝;帶領居委會干部開展調查研究,著力解決龍觀社區龍觀七組飲水難、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建設居住環境改善等問題,帶動居委會干部提升群眾工作能力。
以“帶美”為抓手,擘畫鄉村振興甜城畫卷。圍繞市委深入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總體布局,充分發揮老同志率帶作用,組織308名老同志在“五清”行動中擔任衛生監督員,深入開展農村“六凈六順”、改水改廁、排危修路等工作,助力抓鄉村民居風貌改善、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抓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抓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為各鎮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凝聚力量。東興區離退休干部參與田家鎮正子村農村面貌改善行動,組織清理房屋和改善庭院環境衛生456戶,改水改廁285戶,打造精品院落132戶,助推該村打造具有川南地方特色的竹林農家、美麗庭院和幸福鄉村。內江市、市中區關工委科技服務團老同志與市中區史家鎮金龜村建立科技聯盟,組織園林、建設、公路、果樹、水利、烹飪等老專家為開發金龜橋景區提供產業布局、施工規劃等服務,助力景區二期工程建設。
以“帶富”為目標,推動鄉村振興穩步向前。依托“甜蜜內江”老黨員工作室、“五老”工作室,吸納5000余名老黨員、老專家、青年志愿者擔任產業發展顧問,舉辦特色農業新技術培訓班46個,開展技術培訓1000余次。614名老專家組建起工業、農業、水利、交通、建筑、烹飪、醫衛等老專家服務團,采取“老專家+基地+服務營地+產業”模式,建立省市工業基地6個、農業基地7個、科教基地4個、產業示范基地2個、專家服務營地2個,系統化開展農村致富人才培養。水產專家深入市中區、資中縣、隆昌市傳授高密度養魚、生態綠色養魚、白烏魚健康養殖技術,推廣面積317畝,畝產1963公斤,產值約3733萬元。水果專家開發特早熟“夏滿蜜桃”,被省農科院評為四川特色優質水果,在市內外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形成了“五老幫帶能人、能人帶富群眾、群眾爭做能人”的致富效應。
(內江市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