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轉向政府市場有機結合,緊扣“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產業強縣”發展戰略,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突出彝區特色,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建強基層堡壘,激活鄉村振興動力之源。堅持“有形有態、有效管用”工作思路,新建黨委6個、黨支部3個,在113個村(社區)建立黨小組519個,推動實現黨組織和工作全覆蓋。爭取東西部協作資金800余萬元用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劃撥黨費46萬元支持基層黨組織用于升級活動陣地,進一步提升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完善“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公司+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民群眾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土地入股分紅等形式共享產業發展成果,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家庭農場等500余個,受益群眾4000余戶。
提升隊伍素能,壯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創新開設“黨員心學”課堂、“干部夜學”講堂和“鄉科級干部大講堂”,集中開展“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修班”、村振興專題系列講座等培訓班15期1000余人次。開設“鄉村振興云課堂”,遠程培訓青梅、茶葉等產業人才2萬余人次。選派200余名專技人才赴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學習鄉村振興先進經驗。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組織239名鄉鎮、村(社區)干部到國家開放大學開展學歷教育,學習農村區域發展、農村經濟管理等彝區“鄉土課程”,進一步提升人才隊伍素能。開展“彝鄉歸雁”工程,回引優秀農民工192人回鄉創業就業。探索“1+10+6”合作模式,與10所院校合作,聚焦茶葉、青梅等6大產業,柔性引進緊缺專業人才130余人,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干部人才保障。
發展亮點產業,打造鄉村振興特色品牌。深入實施“彝縣彝品”“一支一品”創建工程,統籌14名黨建指導員,點對點聯系46個鄉鎮和縣級部門,分類指導制定鄉村振興黨建品牌創建計劃,創新開展鄉村振興黨建品牌路演,分領域評選“煙雨先鋒”“世外梅林”“馬蘭之光”等特色彝區鄉村振興黨建品牌21個。開展第一書記直播代言農產品活動,制作微視頻130余個。整合全縣涉農資金,新改建茶葉、竹筍、青梅等基地3.3萬畝,培育市級和縣級現代農業園區9個。霧里茶山福來現代茶產業園區獲評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獲得省財力獎勵1000萬元。“馬邊綠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22.1億元,居全省第四位。創辦福來“卡莎莎”鄉村度假旅游區,推出谷溪美村—溪地阿蘭若民宿、煙峰鎮涼山第一寨、雪口山漂流等系列特色景點,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業”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擦亮彝區鄉村振興新品牌。
(馬邊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