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縣在深化和創新城鄉基層治理工作中,緊盯把村規民約“活起來”這個關鍵,通過村“兩委”主導、群眾主體、機關干部助力,在全縣開展“把群眾喊得答應”的村規民約試點,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層治理格局。
三上三下,“被答應”變“喊答應”。“一上一下”匯民意。村“兩委”收集群眾認為需規范的內容和待解決的問題,組織村民代表、法律顧問、鎮村聯系干部、鄉賢等共同起草村規民約“一稿”,通過張榜公示、小組討論、印發到戶等方式,向每戶群眾征求意見。“二上二下”征民意。村“兩委”再次收集群眾意見,分類梳理、匯總分析,修改完善形成“二稿”,采取逐戶上門或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方式,再次征求群眾意見,讓大多數群眾認可。“三上三下”合民意。村“兩委”收集群眾對“二稿”的意見建議,修改形成村規民約草案(“三稿”),報鄉鎮司法所進行合法性審查;村“兩委”根據審查意見再次修改完善草案,將草案經村民大會表決通過,村民簽字認可并公布、備案。試點期間,20名縣鄉機關干部深入村(社區)調研指導120余次,幫助收集群眾意見100余條,采納41條。
強化執行,“一張紙”變“一把尺”。深入宣傳,讓群眾“知賬”。鎮村干部結合“進萬家門、訪萬家情、暖萬家心”活動,綜合運用村民大會、黨群集中活動日等載體,開辟村規民約公示欄50處、發放宣傳單10000余份、開展深度解讀100余場次,多維度提高村規民約知曉率,確保“把群眾喊答應”。逗硬獎懲,讓群眾“買賬”。堅持標桿引領與反面警示并重,20余名法律專業機關干部前置把關,各村合理運用“紅黑榜”“好撇事”等亮曬平臺,有效整合村級集體經濟分紅、“道德超市”積分等“真金白銀”10萬余元,“雙向發力”落地村規民約。聯動監督,讓群眾“認賬”。各村成立由村“兩委”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人民調解員、村婦聯執委、村民代表和德高望重、辦事公道的群眾代表等組成的村規民約執行監督委員會,5名鎮干部聯系蹲點,常態監督村規民約執行。
與時俱進,“短期管”變“長效治”。程序反映群眾參與。明確要求村規民約制訂和修訂,必須包含“征集民意、擬定草案、提請審核、審議表決、備案公布”5個步驟,推動群眾全過程參與。內容順應群眾需求。聚焦村規民約內容接地氣、緊跟治理難題,且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明確每年必須定期研究更新相關內容,必須“戶戶知曉”“戶戶認同”“戶戶簽字”,全面體現群眾意愿。執行呼應群眾監督。圍繞公平公正、嚴格逗硬村規民約執行,推動村務監督委員會全過程監督,村民委員會每年向村民會議報告執行情況。試點村仁美鎮金藏村集思廣益,以村規民約聯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100余名村民務工,人均收入每年增加3萬余元。
(眉山市丹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