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眉山市丹棱縣針對文廟街區組織引領不強、公共設施不全、鄰里關系不親、環境衛生不優等問題,探索“三抓三促三變”治理模式,實現老舊街區由“亂”到“治”。
抓組織動員促自治自管,變“無序”為“有序”。一是共建式組織聚合力。聯合鄉鎮、社區、駐區單位等組建文廟街區黨委,下設網格黨支部、街區發展與治理黨支部等5個黨支部,成立街區自治會,選配11名鄰里長,推動黨組織、自治組織“全覆蓋”。二是共商式平臺促參與。搭建“文廟下午茶”“文廟壩壩會”等議事平臺,堅持“一周一提議,一月一評議”,構建群眾訴求“收集—協商—處置—回應”工作閉環。截至目前,共征集群眾意見80余條,議定事項15件。三是共享式機制保長效。建立“愛家積分”激勵制度,將居民、商戶、外賣小哥等納入獎勵范疇,定期評選“文廟先鋒”,引導群眾自覺規范行為,民生投訴率下降53%。
抓有機更新促宜居宜業,變“亂象”為“景象”。一是地上地下整體改造。按照“一體化改造、項目化集成、整體化呈現”思路,增設微景觀10處、停車位50個,改造雨污管網1500米、外立面1.2萬平方米,黑化路面7000平方米。二是活動陣地一體布局。結合“一網格一支部一陣地”工作試點,配套建設240平方米街區黨群服務站,內設便民服務、公益課堂、丹行驛站等10個功能分區,讓群眾“話有處說,事有處辦”。三是文態業態協同推進。注重延續大雅風韻和煙火氣息,深挖丹棱歷史文化,打造“城市記憶墻”、“三彭七李”形象畫、丹棱進士名錄等街區文化場景,規范店招137處,實現歷史與新潮深度鏈接、文態與業態有機融合。
抓多元服務促同樂同享,變“陌鄰”為“睦鄰”。一是便民服務暖民心。開展社區工作者“一崗通”試點,推動社區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受理,一崗通辦”。設置文廟公共法律服務點、街區警務室,增補視頻監控點位18個,部署違停提醒、步態識別等AI算法,全時段守護街區安寧。二是物業服務紓民困。探索“鄰里長+物業+社工”模式,由社區領辦企業雅正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牽頭,采取“公益+低償”運營,推動街區物業全覆蓋,物業費收繳率由67%上升至91%。三是公益服務助民樂。成立“五社聯動”支持中心,引進“向日葵”“益家親”等社工組織,培育“義商盟”“棱聚力”“丹夫子”3支志愿慈善類社區社會組織,招募志愿者40余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超400小時,服務群眾2000余人次。
(眉山市丹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