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區機關黨組織按照成都市委“智慧蓉城”建設部署,著力健全組織體系、推動項目建設、強化場景應用,提升城市智慧治理水平。
組織架構多元化,促進合力攻堅。強化統籌協調,搭建“專班+外腦+企業”試點建設組織體系,完善協調、互動、溝通機制。抽調區住建局、區公安分局、區交通運輸局等15個部門的30余名機關骨干組建工作專班,各民生、產業部門黨組織推動召開聯席會議36次,推動解決跨部門、跨系統的業務協同、需求統籌、溝通協調問題。引入國內知名企業專家為“外腦”,開展搭建物聯感知體系、“一網統管”建設等智慧城市建設知識培訓12次。授權國有公司作為建設運營主體,組建以功能性服務為主、具有市場化經營能力的經開區數字運營公司,支撐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
項目建設特色化,促進創新突破。聚焦“智慧辦大運”,成立大運會智慧城市攻堅項目黨支部40個,全力推進5G基站、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增設人臉卡口、車牌卡口等感知網終端設備16類6000余個,建成全市首條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全長約13公里。聚焦“智慧促轉型”,設立汽車產業功能區發展服務局,成立龍泉汽車城綜合黨委,建成哈工大機器人產業園、四川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園等平臺。支持領吉汽車等鏈主企業開發工業應用軟件,推動嘉潤汽車等53家企業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技改升級,推動全區企業上云上平臺率達54.5%,進入國家專業型工業互聯網“第一梯隊”。
場景應用智慧化,促進精細治理。開展全區機關黨組織“加強學習改進作風力爭上游”行動,對標上海浦東新區、深圳龍崗區等建設標準,建成總面積3800平米的東安湖智慧治理中心“城市大腦”。通過“一網統管”指揮調度平臺,匯聚“天網”“雪亮”、城管、應急、教育、環保等各類視頻,對40余類市級回流數據、23 個區級部門數據及存量數據進行歸集、清洗、融合,形成經濟運行主題庫、社會治理主題庫、公共安全主題庫等主題應用場景11個。精細化梳理渣土傾灑管理、社區治安防控、應急危化品泄露、環保水質污染等事項處置流程200余項,形成線上分析預警、線下快速響應機制,助力解決交通出行、社區管理、應急安全等民生問題,實現城市敏捷治理、科學治理。
(龍泉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