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部署。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大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培育城市群,發展壯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進城市間基礎設施聯通、公共服務共享。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川渝兩省市政府辦公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實施5周年重要節點,堅持黨建統領聚合力,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共同推動川渝政務服務合作提質增效,讓兩省市更多企業群眾更好享受更多同城化發展紅利。
主要做法
強化黨建領航,勤學細悟明方向。兩省市政府辦公廳建立健全黨建業務雙融合雙促進工作機制,每年定期開展支部聯學聯建、聯合主題黨日等活動,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支部學習的重要內容,準確把握精神實質、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支部組織學+個人自主學+領導帶頭講”學習機制,分管廳領導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聯學聯建,帶頭領學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等重要會議精神,明確工作方向和行動指引,努力在學習領會上互相啟發、在目標任務上同心同向、在工作落實上淬煉黨性,推動川渝政務服務合作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各項工作的前頭,發揮引領作用、作出示范表率。
強化互促互建,改革攻堅抓落實。常態化開展黨員干部互訪交流,學習借鑒支部建設經驗做法,就加強政策協同、改進辦理流程等方面進行研究討論、凝聚共識,有力推動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順利實施。注重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果,通過事項集成、業務協同、數據共享,推出員工錄用、開辦運輸企業等11個“一件事”集成服務跨域辦。共同發動6名同志組建青年黨員服務隊,深入大廳窗口、商圈、車站等發放調查問卷3000余份,充分挖掘企業群眾跨域辦事需求,制定出臺第四批川渝通辦事項清單,進一步拓展川渝通辦的覆蓋度。
強化黨員垂范,用心服務解民憂。建立我陪群眾走流程、政務服務體驗員工作機制,協同推動黨員干部下沉到政務服務大廳,切身體驗川渝通辦流程“通不通”、服務“優不優”,主動簡化不必要的環節、流程超過50%,努力讓黨旗在一線飄揚、作用在一線發揮、形象在一線樹立、黨性在一線錘煉。聚焦提交紙質材料多、線下跑動多等難題,推進居民身份證、營業執照等40類高頻電子證照亮證互認,不動產抵押登記等34項事項川渝“免證辦”,優化川渝通辦線上服務專區,超過80%的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川渝通辦從能辦向好辦、快辦轉變。
經驗啟示
打破區劃限制,讓要素資源無障礙流動。醫保、社保等關系轉接全面實現“一次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川渝全域全類別戶口遷移“一站式”辦理,推進重慶都市圈內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居住證互通互認。優化住房公積金服務模式,川渝職工申請異地貸款享有與當地繳存職工同等權益,累計發放異地貸款超過1萬筆,四川達州、廣安、攀枝花等13個市州在重慶購房后可按規定提取公積金,不作戶籍限制。納稅人關系“一鍵遷移”,企業信用等級、資質等自動延續。探索“一次提交、一地受理、云上流轉、無感落戶”集成化注冊登記模式,124戶經營主體跨省市遷移“一次辦”。
激發市場活力,助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推動“市場準入異地同標”,營業執照“互辦互發、當天拿證”。上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營主體登記檔案智慧查詢平臺,622萬戶經營主體登記檔案可在手機端一鍵查詢、下載。構建跨省市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交叉互評機制。發布川渝知識產權合作重點保護名錄,涵蓋600個重點保護企業(品牌)。推行跨區域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制度,為消費者辦理退貨943次、涉及金額27.65萬元。
資源互通共享,同城化服務有力度更有溫度。重慶與四川綿陽、達州開展住房公積金資金融通使用,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資金作用。川渝935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161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普通門診、住院以及部分特病門診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重慶、成都職工醫保繳費年限互認,自2024年實施以來,累計90余名群眾享受到政策紅利。川渝高竹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兩地40余名工作人員合署辦公,可辦理375項事項。12345熱線實現“川渝互轉”,24小時解答群眾疑惑。
(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基層組織建設指導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