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川渝高竹新區(以下簡稱“新區”)是川渝兩省市共同批準設立的唯一跨省域省級新區,改革發展任務異常繁重。為進一步增強廣安市、渝北區兩地機關黨建協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質效,搭建起機關黨建助推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平臺,推動機關黨建向產業聚焦、向項目聚力、向發展聚能,展現機關擔當、黨建力量,廣安市委市直機關工委、渝北區委直屬機關工委加強協同聯動、協作共商、協力幫辦,聯合開展了“川渝高竹紅·黨員當先鋒”志愿服務專項行動。
主要做法
做到協同聯動,建立隊伍,健全機制。聯動兩地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單位)機關黨組織,以與新區建設發展緊密相關的業務科室為主體,遴選中青年骨干黨員干部130余名,成立“川渝高竹紅”黨員先鋒隊,并依托各成員單位組建志愿服務小分隊,形成了點面結合、靈活高效的多級“1+N”志愿服務組織架構。在廣安、渝北兩地工委層面,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共商,建立人員進出機制穩定隊伍,建立問題處理閉環機制壓實責任,建立干部聯訓機制提升能力,建立成果聯享機制擴大影響,建立激勵機制激發活力,推進專項行動務實開展。在黨員先鋒隊層面,建立并實施“四下基層”、問題收集、交辦處理、督促反饋4項工作機制,推動先鋒隊各成員單位每季度至少單獨或聯合開展1次以上志愿服務,不定期深入新區機關、企業一線開展調研,幫助企業、群眾排憂解難。
做到協作共商,統籌活動,整合資源。堅持以新區為主,加強聯絡溝通,圍繞新區重大政策落地、重大項目推進、重大活動開展、重大平臺建設,統籌各成員單位到新區開展活動的時間、內容,既保證活動有熱度、企業有求必應,又做到服務企業無事不擾。對活動中收集到的問題,兩地工委建立問題交辦臺賬,結合部門職能職責進行分類交辦,對各成員單位職責范圍內的問題,通過現場辦公第一時間解決;對需要一定時間解決的問題或多個部門共同解決的問題,明確解決措施和時限,做好政策解釋工作和跟蹤督辦;對需要川渝兩地共同發力解決的問題,做好前期工作,及時向上爭取匯報。抓住在新區召開重要會議、舉辦專項活動的時間節點,推動黨組織、黨員雙結對,積極邀請川渝兩地對口部門黨組織在新區聯合開展黨建活動,共同圍繞新區發展,提建議獻良策,實現了資源共享、產業共育的“雙向奔赴”。
做到協力幫辦,建強陣地,推動發展。圍繞打造新區“黨心高筑·與鄰并進”“共沐黨旗紅·同繪稅務藍”等黨建品牌,指導4個跨省域工作機構加強黨建活動陣地建設,開展黨員志愿服務交流、分享活動。組織協調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選派黨員入駐新區綜合政務服務中心,設立服務專區11個,開設便民窗口32個,為新區群眾和企業提供服務375項。立足各成員單位職能職責,注重發揮機關的政策、人才和資源等優勢,圍繞新區發展、企業所需、群眾所盼,幫助新區爭政策、爭資金、爭項目,幫助企業跑流程、辦審批、拉訂單,幫助群眾解難題、辦實事、開心結,將專項行動中的點滴積累轉化為推動新區發展的有益助力,推動新區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工作成效
先鋒隊累計在新區開展政策宣講、實地調研、現場辦公、群眾義診、普法宣講、稅惠助農等活動60余場次,收集問題建議150余條,服務企業群眾2000余次。專項行動有效推進機關黨建資源、力量下沉,服務新區高質量發展加快成勢見效。
爭取政策協同取得新成效。財政、稅務部門系統梳理川渝兩地稅費政策差異事項118項,就79項執行口徑達成一致,辦稅時長平均縮減60%。發展改革部門積極破解跨省域電力改革難題,成立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推動兩地跨省供電政策44項差異統一40項。目前,新區水資源價格已實現同城同價,工業燃氣價格參照廣安渝北最低價3.06元/平方米執行。
爭取資金支持實現新突破。發展改革、財政部門支持指導新區申報專項債券項目5個、專項債券需求7.7億元,通過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審核。財政部門幫助新區成功開設金庫,爭取省級稅收增量返還新區財力補助2100萬元,推動新區與25家銀行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獲得共同授信1260億元,幫助新區35戶企業融資3.2億元。經信部門推動新區2個項目獲得“智改數轉”336萬元,聯合促成成都泰坦弘正擬投資10億元打造氫能應用裝備及動力系統研制基地和新能源車輛運營基地。
爭取項目落地取得新進展。新區成功納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二批聯動創新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安協調改革先行區川渝高竹新區落地區塊,成功爭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試點。高竹互通、重慶路、南北大道三期及其連接線等大通道建成投用。新區基礎設施項目、科技創新基地項目納入2025年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項目。
(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基層組織建設指導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