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夾江縣和平巷片區由企業、機關老宿舍及公租房等7個老舊院落組合而成,是典型的背街小巷,共有住戶207戶,主要為租住戶和退休人員。近年來,所轄社區開展“拆心墻、搭心橋、建新院”活動,解決了和平巷老舊院落“基礎差、環境糟、無人管”的問題,實現老舊院落煥新顏。
組建一支隊伍破除群眾“心墻”。探索建立“社區大黨委+院落黨支部+院落自管會+樓棟中心戶”院落治理體系,搭建院落居民充分參與自治管理的平臺,實現社區自治組織體系在院落的有效延伸。以和平巷黨支部為主體,發動一批有鄉愁、有威望、有責任心的熱心人、話事人,組建“和平銀暉”自管隊,覆蓋整個和平巷院落。通過實施“敲門”行動、“結對”行動打破院墻隔閡、實現院落物業聯結,對和平巷內的老舊院落進行統一管理。
搭起一個平臺連接群眾“心橋”。利用老體協活動陣地打造“和平老茶堂”議事活動場所,搭建一個能議事、能活動的議事交流平臺。建立巷院治理的議事機制,打造每月由社區黨委組織院落住戶、自管隊伍、“雙報到”單位開展院落議事會,加強共治力度,定期開展和平巷院落壩壩會,收集解決院落內問題建議45條,結合老漹城街道、和平橋的歷史文化底蘊,開展“憶往事、講故事”等活動20場,提升住戶認同感,為共同參與院落治理工作打下基礎。
和平巷方言墻
建好一批項目煥發院落“新顏”。整合資金對和平巷進行改造提升。巷內7個院落實現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全覆蓋,污水管網、電力線路等基礎設施得到全面升級;結合小區居民生活需求,賦能院落非機動車掃碼充電、廣告燈箱等商業化運營場景,方便居民生活,彌補院落管理費用缺口;同時,通過文化浸潤、觀念引領,打造“方言墻”、居民書角、“和平橋歷史走廊”等網紅打卡微景觀,以文化凝聚人心。
和平橋歷史走廊
(樂山市夾江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