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辦群眾最盼事 解群眾最難題”主題活動取得實效,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瀘州市江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成立老舊小區改造黨員攻堅克難先鋒隊,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探索出門診、會診、出診、急診、復診“五診”解“五難”治理模式,實施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全力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難題。
“以前小區沒門禁、沒車位、沒電梯,衛生很長時間才打掃一次、綠化都已經長成了野草、化糞池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消防道也經常被亂停放的車輛占用。”談起改造前的瀘糧小區,居民不是搖頭就是擺手,眉毛緊皺、怨聲載道。
“門診”集民意,破解小區改造推進難。黨員攻堅克難先鋒隊進院擺攤、入戶拜訪、電話溝通,廣泛征求居民改造意愿,集體討論老舊小區“改不改、怎么改、如何改”等問題,充分調動居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會診”查癥結,破解小區功能提升難。黨員攻堅克難先鋒隊通過書面征集、業委會和業主代表座談,梳理基礎設施、綠化、技防等問題12項,社區、街道、區舊改辦針對改造內容制定方案,居民擇優選用,提升居民對改造方案的認可度。
“出診”送政策,破解小區服務下沉難。黨員攻堅克難先鋒隊針對小區“一老一小”需求問題,在小區加裝電梯4臺,打造“紅立方”黨群服務之家、兒童天地。同時,引進百子園日間照料服務進小區,為居民提供理療、便餐等居家服務。
“急診”化矛盾,破解小區治理落地難。黨員攻堅克難先鋒隊突出黨建引領小區治理,推動小區黨組織與業委會交叉任職,搭建小區居民議事平臺,完善“三會”制度,及時收集處理小區矛盾糾紛,推動“善潤家園”黨建品牌做細做實。
“復診”促落實,破解小區運行管理難。黨員攻堅克難先鋒隊探索 “物業+網格”新模式,通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采用業主自治和社區托管等方式,提升改造后管理成效,實現小區治理良性循環。
“環境美了,氛圍好了,我們很滿意!”改造后的瀘糧小區變樣了,居民人人都說好。增設景觀小品、重物專用通道、電梯和停車位,改造消防通道,打造“紅立方”黨群服務之家......不僅老舊小區煥然一新,還將引進物業,長效治理。
黨員攻堅克難先鋒隊通過“五診”解“五難”治理模式推動組織在小區建立、資源在小區集聚、難題在小區化解,有效集中力量協調化解推進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問題,收獲了小區居民的“點贊”,使老舊小區改造改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瀘州市江陽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