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 2022年03月14日 第 9版)
學習“十個明確”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
□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提出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創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簡稱兩大“布局”)統籌聯動、共同推進,從頂層設計上確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規劃、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
“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內涵與聯系
●“五位一體”是完善的總體布局,是對民族復興戰略的頂層設計和全面統籌,回答了從哪些領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四個全面”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治國理政總方略,是對民族復興戰略實施路徑的系統謀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兩者都是我們黨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和實踐的基礎上做出的重要布局,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明確了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全局深刻變革,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政治建設方面,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文化建設方面,我們要堅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充分展示中國文化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在社會建設方面,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我們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美麗中國建設,按時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體現了我們黨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四個全面”。2020年6月,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行了調整,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戰略舉措。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五位一體”的目標任務涵蓋“四個全面”,完成“四個全面”是實現“五位一體”的關鍵步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五位一體”是完善的總體布局,是對民族復興戰略的頂層設計和全面統籌,回答了從哪些領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四個全面”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治國理政總方略,是對民族復興戰略實施路徑的系統謀劃。“四個全面”歸根結底是為了更好地推進五大建設,服從和服務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兩大“布局”的歷史邏輯體現了歷史繼承性
●兩大“布局”是中國共產黨接續奮斗的偉大成果,演進過程就是中國共產黨接續奮斗的過程。從兩大“布局”的演變歷史可以看出中國道路的發展路徑,看出中國共產黨遵循歷史唯物主義、接續奮斗取得的一個又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制度總是需要不斷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這段話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史觀。我們知道,歷史邏輯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邏輯,兩大“布局”的提出與完善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規劃的歷史繼承性。
兩大“布局”是中國共產黨接續奮斗的偉大成果,其演進過程就是中國共產黨接續奮斗的過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人民找到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的正確方向。中國共產黨高舉馬列主義旗幟,帶領中國完成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經歷了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個文明”一起抓,到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提出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總體布局,到黨的十六大以后將總體布局拓展為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確立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演進的同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在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基礎上,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2015年,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肯定“四個全面”是“戰略布局”,并且第一次用“戰略布局”這個詞來概括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
從歷史維度看,兩大“布局”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理論飛躍,都是在探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它們統領中國發展總綱,深刻反映了時代發展趨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是針對每一歷史階段的機遇、挑戰和歷史任務提出,并在實現偉大復興進程中逐步豐富發展。從兩大“布局”的演變歷史可以看出中國道路的發展路徑,看出中國共產黨遵循歷史唯物主義、接續奮斗取得的一個又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奇跡。
兩大“布局”的歷史目標高度一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大“布局”的目標愿景,讓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兩大“布局”的根本目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五項標準”就是“五位一體”的建設目標,“五大文明”就是“五位一體”的發展尺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于治國理政全局,統領中國發展總綱,確立了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主攻目標、戰略方向、重點領域、政治保證。
兩大“布局”的理論邏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兩大“布局”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實踐中,在“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的指導下,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發展得來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是整體又是個體,既是系統又是要素,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輔相成,都是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深刻變革,置身這一歷史巨變之中的中國人更有資格、更有能力揭示這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的原創性貢獻。”馬克思主義并不是教條,而是要求人們不斷地檢驗、修正、發展、完善或更新。兩大“布局”的每一次演變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飛躍,在豐富和發展中從局部到整體、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兩大“布局”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真理火炬,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認識和改造中國的“思想武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帶領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引領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在中國共產黨人手中得到了充分的檢驗和證明。而兩大“布局”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實踐中,在“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的指導下,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發展得來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基礎是唯物史觀,在兩大“布局”實踐中,我們黨始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指導,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
兩大“布局”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系統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強調總體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兩大“布局”是一個系統,而兩大“布局”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是整體又是個體,既是系統又是要素,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輔相成,都是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讓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環境等諸多方面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從馬克思主義系統觀的角度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一個有機整體,五大組成部分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必須要統籌兼顧,全面推進。其中,經濟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中心,政治建設為其他四大要素提供制度保障,文化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靈魂,社會建設是其他四大要素發展的前提條件,生態文明建設則是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們要充分把握好“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及其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關系,堅持“五位一體”建設全面推進、協調發展。
再從系統觀的角度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居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引領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是具有突破性和先導性的關鍵環節,全面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中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全面從嚴治黨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根本保證,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四個全面”是一個有機聯系、環環相扣的整體,共同勾畫出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宏圖偉業。
兩大“布局”的實踐邏輯體現了現實針對性
●兩大“布局”都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始終以發現和解決中國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集中回應了人民群眾的關切期待
兩大“布局”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實際實施的長遠之策,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兩大“布局”都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從我國實際出發。黨的十九大重申“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要求全黨“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我國目前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在發展質量、法制體系、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短板,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需加強,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基于對我們所處的歷史階段的清醒認識,才有了兩大“布局”引領發展。
兩大“布局”始終以發現和解決中國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進入新時代,中國面臨一系列新課題。怎么承前啟后?怎么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怎么認識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怎么處理好中國在經濟、政治、社會、外交等方面遇到的一系列新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我們直面問題,破解難題。我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我們不僅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且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演進,進入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階段;我們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建設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體……兩大“布局”立足我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傾聽人民呼聲,為解決時代問題、回應人民關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重要保障。
兩大“布局”集中回應了人民群眾的關切期待。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兩大“布局”以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為根本目的,在統籌推進過程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難,集中回應了人民群眾的關切期待。
進入新時代,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家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老百姓的追求也從解決溫飽到“吃好吃健康”,從“衣食無憂”到“高品質生活”。中國共產黨順應人民追求幸福的新期待,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以經濟建設為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我國逐漸形成相互支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新格局。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矛盾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們要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解決腐敗問題時,黨中央出重拳“打虎拍蠅獵狐”,《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出臺,將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統一。我們聚焦“看病難,看病貴”,整合多部門管理權,推動醫改惠及民生。我們在教育文化、衛生健康、醫療保障、退役軍人服務、生態環保、應急管理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領域加大機構調整和優化力度,組建了一批新機構,強化政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職能,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根本遵循,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評價“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成效的重要衡量標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應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指向,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我們要深刻把握兩大“布局”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堅持把握大局、審時度勢、科學謀劃、真抓實干、共同奮斗,為改革發展添助力,為攻堅克難聚合力。
?。▓坦P:林莉,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