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城鄉二元結構沒有根本改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從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全局高度,科學研判我國城鄉發展新的歷史定位和發展特征,提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大命題,推動我國城鄉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就四川而言,既有大城市、又有大農村,城鄉差距與區域差距交織疊加,城鄉二元結構尤為明顯,以縣域為切入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尤為必要和緊迫,也具備為全國縣域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探索先進經驗的潛力和優勢。
完善我國城市城鎮體系的必然選擇。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轉型的必然過程。地理分布合理、空間規模適度的城市城鎮體系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根本支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了以發展大城市、城市群為主導的城鎮化戰略,充分發揮了城市規模經濟效應、促進了產業聚集、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但也出現了資源過度集中、環境污染、城鄉差距擴大等諸多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鎮化是涉及全國的大范圍社會進程,一開始就要制定并堅持好正確原則。原則之一就是“優化布局”。縣域范圍內的縣城和中心鎮是城市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過渡地帶,更是聯結廣大鄉村地區的中小城市。以縣域為切入點推進城鄉融合就是要把縣城和中心鎮等微觀城鎮化載體激活,推動形成多層級城市體系,既能有效緩解大城市病,同時,充分發揮好縣城的綜合服務中心以及中心鎮的專業服務中心功能又能更好地帶動鄉村發展和振興。
落實“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縣域城鄉融合是解決舊有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的務實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城鎮化要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目前我國仍有2億多農業轉移人口長期在城市工作居住,仍面臨落不下去進而無法同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等問題。以縣域為切入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以就近就地城鎮化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的思路,具有多重好處。一方面,受戶籍制度、社會保障、文化適應和融合問題等影響,縣城和中心鎮等縣域城鎮是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落戶安居最現實、最可行的選擇。通過提升縣城、中心鎮等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使農民就地過上現代化生活,能夠顯著降低城鎮化成本,使他們在經濟上有更多獲得感,同時,對于解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問題,也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這部分農業轉移人口常年在大城市就業和生活,積累了較好的產業發展思路、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如果能回到戶籍所在的縣域就近就地市民化,對當地的縣域經濟、鄉村振興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縣域城鄉融合是解決未來新增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的恰當選擇。城鎮化正在推進,農民進城還是大趨勢。以人為本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要義。新型城鎮化強調城鄉協調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讓全體人民共享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現代化成果,讓有意愿的農村人口逐步融入城市生活,促進農村轉移人口城市化。以縣域為切入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意味著新的農業轉移人口可以就近就地在城鎮安居樂業,不但有上述經濟成本和社會融入成本低的優勢,還具有文化傳承優勢。
協調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最佳空間單元。縣域連接城鄉,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建設與鄉村振興的戰略支點,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切入點和關鍵環節。縣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于關鍵環節,是各類政策、法規等國家意志執行的最基礎、最有效的行政單元。與其他行政單元相比而言,在政策落地方面,縣域通常規模較小且相對穩定,不失完整性,具備較強的連續性和一定的區域經濟自然特征,能夠有效保證政策實施到具體實踐中。在政策銜接和反饋方面,以縣域為切入點,便于政策的統籌整合和協同推進,且更容易評估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實際效果,及時發現問題,便于動態調整和整體優化既有政策。縣是功能完備的行政單元,使得對兩大戰略協調推進的政策制定、機制建立和組織推動具有了可行性和高效性,能有效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壁壘。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有序推進縣域城鄉各要素、各功能、各體系之間的多元整合,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地實現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良性互動。
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的必要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可以說,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在城鎮化方面的集中體現,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城鎮化目標正確、方向對頭,能走出一條新路,將有利于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以縣域為切入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具有重要意義。縣域位于城鄉兩頭的交匯點,不僅能夠為城市產業轉移、農業人口轉移提供空間,還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增添新動能。一是以縣域為切入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能夠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通過承接城市產業轉移,推動縣域產業轉型升級,不僅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能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就近就業崗位;二是能夠拓展縣域發展新空間,通過推進縣城和新城鎮建設,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盤活閑置宅基地等資源,優化城鎮空間布局;三是能夠拓寬新的投資消費空間,我國現有的5億農村常住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縣域內的鄉村地區,通過構建完善縣域商業體系,有助于暢通要素和消費品下鄉渠道,改善縣域消費環境,促進農村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
因此一方面,要重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提高政府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水平,積極推動在人口、土地、資金等重點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整合縣域內不同生產要素,優化縣域經濟結構,實現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要將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與擴大內需戰略相結合,挖掘縣城和鄉村的內在市場潛力,以縣域發展推動鄉村發展,推動縣域小循環與國內大循環相互嵌套,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作者杜志雄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會長。本文系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地方財政專項(NASC2021NR09)資助課題階段性成果]
(《四川日報》2023年12月04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