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于傳承弘揚黨的偉大精神的重要論述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概念。“偉大建黨精神”在其中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特殊歷史節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正式提出了偉大建黨精神并概括其深刻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提出“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的重要要求。同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以黨的歷史決議的形式,進一步論述了黨的這一重要新認識,確立了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地位。源者,本也,始也,因也。深化對“偉大建黨精神”這一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概念的認識,有必要在“精神之源”這一根本問題上下功夫。
對黨的自身精神本質的深入認識
偉大建黨精神內涵形成于10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創建進程中,并持續弘揚于其后100多年來我們黨的不懈奮斗史中。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進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進程,也是偉大建黨精神形成的進程。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在建黨過程及長期革命斗爭進程中表現出來的崇高精神風范,如李大釗同志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勇往奮進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毛澤東同志展現出的一位偉大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開拓的非凡魄力、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杰出高超的領導才能、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懷、坦蕩寬廣的胸懷境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周恩來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總服務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都既孕育、形成,又集中且生動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他們是偉大建黨精神的人格化身。
任何科學概念的形成,都是與歷史實踐以及對事物本質的揭示緊密連在一起的。偉大建黨精神的提出,是在百年來歷史積淀的基礎上,我們黨不斷深化對自身精神認識的必然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其中作出了獨特而杰出的貢獻。
我們黨始終珍視自身的寶貴精神,并以“革命精神”界定自身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些都反映了這種革命精神的根本要求。新中國成立后,針對一些黨員干部革命意志衰退問題,毛澤東同志嚴肅要求:“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要求全黨同志像革命戰爭年代那樣,以堅定的革命精神和旺盛的斗志投入到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來,認為“如果一個共產黨員沒有這些精神,就決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鄧小平同志把黨的革命精神概括為“五種革命精神”,指出:“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我們在正確的政治方向指導下,從分析實際情況出發,發揚革命和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是對黨自身精神追本求源的主要代表。早在2005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公開發表的《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重要文章中指出“‘紅船精神’正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無不與之有著直接的淵源關系”,對“黨的精神之源”作了初步探索;2007年3月,習近平同志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后的第一次公開亮相是帶領上海市相關領導班子成員瞻仰中共一大、二大會址,目的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重溫黨的光輝歷程,緬懷黨的豐功偉績,學習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進一步激發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豪情和斗志,把上海建設得更美好;2016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及“不忘初心”的重要要求。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提出了偉大建黨精神并概括其深刻內涵,指出“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這一重要論述,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新的歷史高度深入剖析黨的偉大精神的“元問題”,從先驅們創建黨的整個過程而不是具體時空深入認識黨的最初精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歷史的縱深感。
習近平總書記對偉大建黨精神內涵的界定,不僅是對黨創建時奮斗精神歷史內涵的深刻揭示,也是對黨100多年來培育的偉大精神、積累的精神財富共同本質的深刻揭示,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蘊含著經過100多年歷史實踐檢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深奧道理。“黨的精神之源”是黨的偉大精神及其他精神財富生成和存在的本源、源頭和源泉,是黨的偉大精神及其他精神財富貫穿和體現的大本大源。偉大建黨精神等相關概念的提出,是黨對自身精神認識達到新境界的根本標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寶庫,開拓了認識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新視野。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標示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就具有的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念,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中國共產黨人經受住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標示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就具有的忠實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以及擔當起為民族謀復興歷史使命的堅定精神追求;“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標示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起就具有的“敢于斗爭、敢于勝利”這一強大精神力量,彰顯了敢于斗爭是我們黨與生俱來的政治基因和百余年淬煉的鮮明品格;“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標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其成員就無條件地對黨的信仰忠誠、對黨組織忠誠、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高尚精神品質。這樣一個具有牢固精神支柱、強烈精神追求、強大精神力量、高尚精神品質的先進政黨從成立的那一刻起,必然煥發出改造世界的強大歷史主動精神,帶領人民不懈奮斗、勇往直前,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新的高度。
黨的理論在堅持中發展,黨的精神在恪守中弘揚。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偉大建黨精神被賦予不同的時代內涵和要求。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新的形勢任務,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必須牢固樹立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信心信念,堅持不懈地用這一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凝心鑄魂,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民性,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通過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更加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對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源頭的明確定位
認識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之源”地位,必須把其放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考察。
“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是黨深入認識自身精神的另一個重要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概念,其提出也有一個過程。隨著黨的精神財富的積累,如何整合諸多黨的偉大精神,以黨的歷史為序貫通起來,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譜乃家之史,史乃國之譜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就是黨的偉大精神傳承弘揚的歷史記錄。習近平總書記繼2016年10月使用“精神族譜”概念后,2021年2月正式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概念,并對這一精神譜系的基本內容作出概括。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構建,就是偉大建黨精神弘揚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把偉大建黨精神稱為精神譜系的“源頭”,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表述為“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經黨中央批準,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46種黨的偉大精神,于2021年9月底發布。在這一精神譜系中,偉大建黨精神被突出地排在第一的位置,這是“精神之源”在精神譜系中的具體體現。
“源”決定“流”的質地及走向,“流”展現“源”的生機活力;無“源”則無“流”,無“流”則“源”就成了一潭死水。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從偉大建黨精神開始,在不同時空條件下不斷豐富和發展,呈現本固枝榮、根深葉茂的繁榮景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培育形成了以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為時代特征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偉大精神;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培育形成了以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為時代特征的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等偉大精神;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培育形成了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為時代特征的改革開放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等偉大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培育形成了以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時代特征的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科學家精神等偉大精神。面向未來,黨領導人民在不斷創造新的輝煌業績的同時,也必將積累更多的精神財富,不斷續寫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新篇章。
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筑的歷史進程,反映了中華民族在精神上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國共產黨創建進程中形成的偉大建黨精神,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同時標注了中華民族精神上從被動轉為主動的鮮明界碑,中國人民由此開始挺起精神脊梁、凝聚為一個整體,凝固的民族血性被重新喚醒,“白首之國家”“白首之民族”開始了向“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的鳳凰涅槃。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筑中不斷被激發起來。如偉大抗戰精神標示著“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偉大脫貧攻堅精神,“賡續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理解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筑,就難以抓住近現代中華民族覺醒覺悟、精神上由被動走向主動的主流,就難以理解中國何以實現飛躍性進步并繼續發生日新月異變化的精神動因。
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構筑的歷史進程,更是一個黨的紅色基因賡續、對黨的紅色基因“測序”和驗證的歷史進程。偉大建黨精神作為黨的精神之源,鮮明標注了黨的紅色基因。時代在變,黨的歷史方位在變,黨的偉大精神在不同時空的表現形態也在變,但偉大建黨精神所承載的紅色基因和初心永遠不會變,也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丟了魂。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構筑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教育后人傳承好紅色基因,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要求,其根本出發點就是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每一名共產黨員乃至每一位公民,在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都能找到自己弘揚的具體精神對象,都能對標這一精神譜系后面的無數生動鮮活的英烈、英模等先進人物。要確保紅色基因不改變、優良傳統不失傳、精神譜系不斷譜,需要不斷培養出大量優秀的傳承者、可靠的接班人。
對黨永葆青春活力原因的深刻揭示
精神是生命力的根本特征,生命力的強弱會通過精神表現出來;精神強則生命力強,精神弱則生命力衰。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的精神之源,也是黨的生命力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這是對黨百年風華正茂根本原因的深刻認識。
在100多年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創造了輝煌,也飽經了磨難。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曾遭受大革命失敗以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曾遭遇嚴重挫折,但最終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不斷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究其原因,根本的一條就是由“黨的精神之源”賦能的偉大歷史主動精神在黨的身上得以充分發揮。我們不聽天由命,不怨天尤人,不接受任何勢力及客觀條件宿命式的安排,而是主動作為,積極尋找破解之道,保持勇往直前的氣勢,始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沒有這種歷史主動精神,就不可能贏得歷史主動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一系列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勵精圖治,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這是偉大建黨精神在新時代偉大變革中自覺弘揚的結果。黨的青春活力在一次次歷史轉折及攻堅克難中不斷彰顯出來。
黨鮮明豎起偉大建黨精神的旗幟,實際上是在歷史源頭上建立了衡量黨的生命力的基準坐標。我們黨表明的“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定決心,是這個百年大黨的青春誓言,是面向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的重大政治宣示。一個政黨的生命力強大與否,不能簡單從其成立及執政時間的長短作出判斷,而是要看其能不能始終如一保持創建、創業時的奮斗精神。年歲有加,并非垂老;斗志喪失,方墮暮年。一個始終堅持信念追求,堅守初心使命,敢于斗爭犧牲,秉持團結忠誠的黨,到什么時候都是充滿活力、不可戰勝的。
堅定信心必須正視問題。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100多年并執政70多年。大有大的樣子,也有大的難處;長有長的優勢,也有長的難題。對黨的各種考驗及危險將長期存在,黨面臨“六個如何始終”的大黨獨有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大黨獨有難題時列舉了黨內可能發生的許多情況,如“忘記了為什么出發”“尾大不掉、自行其是”“思維慣性、行為惰性”“追求安逸享樂而意志消沉、不思進取”“忽略自身不足、忽視自身問題”等,這些消極因素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就是腐敗、“四風”等嚴重問題。這與偉大建黨精神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馳。盡管這些問題只是發生在少數人身上,是黨員隊伍的支流,但如任其蔓延開來,勢必對“黨的精神之源”及黨的主流造成污染,敗壞政治生態,發展下去,我們又如何成功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習近平總書記提醒全黨:“要居安思危,時刻警惕我們這個百年大黨會不會變得老態龍鐘、疾病纏身。”
解決好大黨獨有難題,必須推進黨的自我革命,這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體現和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斷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害因素,不斷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原體,我們就一定能夠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揚”與“止”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必須重點解決好大黨獨有難題所指向的錯誤、消極的傾向性問題,必須制止、克服背離“黨的精神之源”的一切陰暗面,這必須通過黨的自我革命才能解決。要堅決阻斷、清除可能污染黨的精神之源和黨的主流的污水濁流,以偉大建黨精神的要求作為重要指標,時刻對黨進行健康體檢,發現病毒和病灶,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及時治療和清除,甚至刮骨療毒,決不能諱疾忌醫、文過飾非。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自身肌體健康,始終充滿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不斷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為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作者齊 彪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