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住在成都市錦江區石牛堰街摩瑪城小區附近的李阿姨,再也不用擔心摸黑走路回家。
小區旁的一條路,曾因路燈缺失讓居民“步步驚心”。去年,成都市城管委以“蓉城掌燈人”黨建品牌打造擦亮城市之光,6盞嶄新路燈順利安裝完成,讓社區居民安心不少。李阿姨感慨道:“問需解難,才是實實在在的民生。”
李阿姨的故事,只是成都市推進機關黨建“微改革”的小切片。
今年,成都市直機關工委深入學習貫徹《意見》,在全市機關持續深化機關黨建“微改革”行動,以“小切口、深突破”破解黨建與業務“兩張皮”難題。
“路燈看似小事,卻是老百姓心里的‘大事’。”成都市城管委機關黨辦負責人表示,通過“黨員進網入格”機制,目前已收集解決各類城市照明問題543個,為背街小巷“增燈補亮”128處。
民生服務的關鍵不在“高大上”的硬件,而在于“貼近民心”的誠意。在成都市直機關工委相關負責人看來,機關黨建“微改革”正以其獨特的“小切口”,精準發力,為民生領域帶來“大變化”,成為推動民生福祉提升的重要動力。
以成都市住建局加強保障房服務管理“微改革”試點項目為例,該局積極打造“黨建引領促提升、服務管理全參與、品質服務全方位、社區治理全融入”的工作格局,通過組建“1管委會+N聯盟”、舉辦“奪旗爭先創示范”評優活動、開展“暖心共建,敲門行動”公益活動等一系列黨建舉措,以創新機制和智慧監管服務,有效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切實滿足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
黨建做好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實了就是凝聚力。立足機關所能、企業所需,雙流區以“一杯咖啡”為媒搭建政企互動橋梁,匯聚全區“紅海棠”黨員志愿服務力量,為企業提供政策解讀、項目申報、融資對接、紓困解難等全方位服務。
近日,在雙流區“蓉易見·企業咖啡時”活動現場,得到區人社局“紅海棠人社伴你行”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楊盛聃關于離職糾紛的專業指導后,雙流區暢春園會議中心負責人楊文華滿懷感激:“志愿者的講解服務,猶如一場場政策及時雨,讓我們能夠預防風險,將更多精力投入建設與發展中。”
雙流區的實踐,是成都市主動把機關黨建放到經濟發展大局中去謀劃、部署和推進的有力印證。
自2018年創立“企業咖啡時”政務服務品牌以來,雙流區已匯聚615名黨員骨干,包聯服務1444家企業,構建起“15分鐘黨群服務圈”。通過“一杯咖啡”的輕松場景,黨員與企業“零距離”對話,累計解決用工、融資等難題3400余項,促成36項高??萍汲晒镜剞D化,帶動企業融資超18億元。
從街角路燈到企業咖啡,成都市直機關工委用“微改革”講述了一個超大城市的治理路徑:當每一名黨員都成為解決問題的“端口”,黨建就能真正轉化為城市競爭力。如今,在成都,黨建不是墻上的標語,而是照亮歸途的燈火、助力發展的引擎,更是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密碼。
(《四川黨的建設》全媒體記者 劉艷梅)